可能一聽到“離機閃(外置閃關燈)”三個字,許多人都會很傷腦筋,要么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技術,要么就覺得這個要求太高不敢嘗試,所以都敬而遠之。其實呢?“離機閃”不過也就是閃關燈的一種,你不會覺得相機上的內置閃關燈很難用吧?同理,離機閃沒什么可怕的,今天就來教大家“離機閃”該如何入門!
眾所周知,攝影最關鍵的元素就是光,而光則可以分為自然光和人造光兩大類,你走在街上拿出手機隨手一拍,其實就用到了自然光,它是最常見的光線條件,而與自然光相對的則是人造光,人造光又可以細分為持續光源和瞬時光源,我們今天要講解的“離機閃”就是瞬時光源的一種。
國內論壇和網站都很少提及閃光燈,一是因為閃光燈的上手難度,二是因為長期以來的偏見――老一輩的攝影師總是無時無刻在給你灌輸:“使用閃光燈是不對的”、“使用閃關燈不夠自然”、“只有掌握了自然光才是掌握了攝影”等等,諸如此類,其實都是源于無知和偏見。
在使用閃光燈前,我們得知道為什么我們要用?主要有兩個原因,一、為了彌補現場光線的不足,二、用來營造特殊效果,幫助作品表達。第一點很容易理解,當我們在夜晚或是室內這種光線條件非常弱的情況,沒有足夠光線滿足曝光的時候,只能利用人工補光來改善光線條件,這是最常見的情況。
而第二種更有難度,是攝影師主觀創作用到的手法,通過改變光線特性,營造出更有戲劇性的光線效果,包括用來改變色溫、添加眼神光、塑造被攝體形象、減小或加大反差、高速凝固被攝體等等。
學會使用閃光燈,不僅僅是會用一件新器材而已,更是象征著你邁向一個新的領域――由被動捕獲光線轉變為主動掌控光線。
選擇閃光燈就不得不提兩個參數:TTL和高速同步。什么是TTL呢?TTL是英文Through The Lens的縮寫,翻譯為“通過鏡頭測光”。早期許多閃光燈是不能選擇亮度的(光強),只能通過發光的時間來控制發光量,而發光的時間則是根據閃關燈上的傳感器來決定,發射出去的光線經由反射回到傳感器,但光量達到一個標準值時,閃光燈就會自己自動關閉。而TTL的出現,使得閃光直接通過鏡頭來測光,當足夠的光量進入鏡頭后,閃光燈才會關閉,這就大大增強了閃光的易用性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,鏡頭加上一塊ND濾鏡,直接使用第一種測光方式得到照片肯定會比TTL測光的方式要暗的多。
而另一個概念是“高速同步”,常見于商業、民用攝影中,根據相機快門簾幕的原理,當快門速度超過閃光同步速度時,強行閃光會導致畫面曝光不均勻。快門超越時間越多,黑色未曝光部分比例越大。同步速度按相機而異,一般多在1/200秒左右,部分高端相機可達1/250。幾乎所有的原廠閃光燈都帶有高速同步功能。
TTL和高速同步基本都是原廠閃光燈的標配。
當我們談到閃光燈時,你腦海中的畫面可能是這樣子的:
不要緊張,并不是所有的閃光燈都要這樣大張旗鼓,你要準備僅僅是一臺相機、一支外置閃關燈、一個引閃器,再配上閃光燈架就可以開始工作了,僅此而已。
所謂離機閃,顧名思義就是閃關燈是遠離相機的,這時候你就得需要有引閃器來同步你的快門和閃光燈。
以前呢,要使用離機閃就會有一根閃光同步線,但是現在的無線技術已經非常成熟,無線引閃器是大家的首選。使用方法:接收端的熱靴接在閃光燈的下方,對頻成功的發射器熱靴插在相機,設置好同步即可。
無線引閃的特點是不僅可遙控距離范圍廣,而且不受位置的限制。接上無線引閃器,按照閃光燈的說明調整設置就可以了:
如何將環境光和人工閃光相配合是掌握閃光燈的關鍵。
環境光就是拍攝現場已經存在的光線,它可以是太陽、路燈或是別的現場光源,這些光源已經決定了被攝體的所處光線條件了,例如,黎明或黃昏時的黃金光線就是最常用到的環境光。
當然,如果你的現場光源已經足夠好,那么我們也用不著使用的閃光燈了。夜幕降臨后的背光拍攝,往往很難獲取正確的曝光,導致畫面主體一片黑,這就是現場環境光的局限性了。
例如這張圖,夜幕低垂,想要保留云的細節就得對天空測光,但是如此一來,前景的人物就會變成一片黑。
為了克服這個問題,就需要引入閃光燈。同樣是對背景測光,但這時可以打開閃光燈點亮前景(可能需要你多拍攝幾次拍攝來調整閃光設置,這很正常),于是就可以得到一張前亮后暗、對比強烈且有戲劇性的照片了。
這是我們的現場圖,在人物的左右放各有一盞閃光燈,左邊這盞燈加上了柔光傘,因為模特的面部朝向左邊,用柔光打亮左邊,光線更加均勻,能保留面部更多的細節;而右邊則是裸燈,在模特的右側身制造出了輪廓光,形成強烈的明暗反差,兩盞燈的互相配合使光線更具層次和變化。
這就是使用閃光燈來改善畫面效果的典型案例,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另一個例子。
我們繼續來看,下圖是未使用閃光燈時拍攝的效果,由于太陽光線的角度不佳,會在人物的面部留下大面積陰影,非常不好看。
對于這種情況,我們除了改變模特的位置之外,還可以利用閃光燈來解決這個問題。如下右圖,在人物左方設置一張閃光燈(加柔光傘),能顯著改善面部陰影。
不僅如此,我們還可以在模特左后方設置另一盞閃光燈,在左邊打出輪廓光,甚至露出一點星芒,讓整個畫面的質感提升一個等級。
這是打光的現場圖,大家慢慢摸索到規律了嗎?
我們知道,在攝影中判斷光線特性有許多要素,包括亮度、照度、光比、光位、光質、光效、光控、光色等等各種各樣要考慮的條件,但對于新手來說,想要入門最關鍵還是要掌握“光的質量”、“光的角度”這兩點。
關鍵要素A:光的質量
通過上面兩個例子,聰明的你應該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了――光源越大,光線越柔和。直接用裸燈,光線會很硬,用于營造強烈的明暗對比;而利用柔光傘,不僅能使光線產生慢反射,還可以擴大光源的面積,從而減弱硬光造成的陰影,讓模特看上去更加柔和細膩。
關鍵要素B:光的方向
我們之前講解的兩個例子都用到了不止一盞燈,這是因為不同方向的閃光燈對于被攝體的塑形作用完全不同。根據這個特性,我們可以用多盞燈相配合,營造出更加豐富多變的光線條件。
科學進步帶來的便利在這里完全體現出來了,現在的燈具如此智能、便捷,我們大可以無成本地試驗各種打燈方法,無論是單燈的方向,還是多燈的配合,相信入門之后的你將會樂此不疲。
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上面所總結的方法,都是為了引導大家如何克服對離機閃的恐懼,快速入門閃光燈。上路之后,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打開了一個寶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