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式、光圈、曝光時間、焦段、ISO……這些看似至關“重要”的信息,很多時候卻并不能成就一幅完美的照片。
很多攝影師都知道,照片的拍攝參數即使了然于心,也沒有太大意義,因為你不可能親歷別人的足跡,即使可以,“上帝”也不會給你同樣的“風光”;即使可以,別人的“境界與眼界”也并非是你能copy的……
“鏡頭”與“鏡頭后面的頭”你覺得哪個重要?―― 前者是工具,后者是工具的驅動器,同等重要。
但同樣的設備駕馭者不同結果也就更不同了。相機操控其實有很多技巧,比如,推拉曝光、長曝并局部控光、多重曝光等等。這些看似簡單的小技巧,在特定環境下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,關鍵在于你怎么駕馭它們。
不要太在意拍攝參數了,這些拍攝idea你復制不了。
說到照片的“拍攝參數”,可能是最不靠譜的數據。決定使用超淺景深、超長時間曝光或是其他特殊參數,不是隨隨便便感知決定的,而是攝影師對拍攝對象觀察過后,為營造“更藝術化”視覺效果來決定的。
“美”才是初衷,一張好作品的拍攝參數,你換用到另一個場景可能只能拍出一張廢片。
“畫面感”是攝影在視覺表現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。
不同的拍攝手法,不同的表現技巧都可以讓畫面與眾不同。但先決條件是你腦袋里面首先要有“美”的畫面形式感,而后選擇合適的拍攝手法,反之可能會出現邯鄲學步的結果。
風景的美,不在于風景本身,而在于“上帝”給的“時、光”。同樣的風景任何人,任何時間都可以拍攝,但算得上攝影作品的寥寥無幾,究其原因其實非常簡單――沒有得到“上帝”的眷顧。并非“上帝”神秘,只是她來的時候你恰好放棄了等待。
取舍是一個提煉的過程,也是對拍攝主題的再加工過程。不要死板的套用所謂的“經典構圖”法則,主題要如何凸出,陪體要如果襯托主題,與主體無關的內容如何規避?這些問題都沒有考慮好即使用了“經典構圖”也不能挽救下等作品的結果。
如果把時間比作構圖,時機就是黃金分割點。一張優秀的攝影作品往往和時間、時機相關。不同的題材有不同的黃金時間點,戰地紀實求的是險、人物抓拍求的是態、運動攝影求的是勢……。學會在瞬息萬變中捕捉精彩,才能拍出“牛片、大片”。
視角和視野的區別很簡單。前者是找到一個好的機位,拍攝,結束;后者是尋找所有的較好的機位,或是自己創造機位,然后等待最佳時機拍攝;隔天換機位,待最佳時機再拍攝……,直至拍到自己理想的照片為止。簡單的說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。沒有一個攝影大師是“永遠好運的機會大師”。
攝影最大的魅力就是要拍出新意、拍出與眾不同。攝影的套路就那么一點,卻可以拍出千變萬化的照片,這就要取決于會思考的腦袋。copy別人的思路只能拍出和別人相當的照片,想有所提升還得學會自己思考。取其魚不如取其漁!